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吉貝







  • 吉貝古定名為嘉貝,因島嶼形狀宛如一枚美麗的螺貝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先民稱呼這個島嶼為嘉貝嶼,後期以諧音改名為吉貝。吉貝島名來源眾說紛紜,有寫作嘉貝嶼、佳簸嶼(台語發音:Ka-Pu-Si),吉貝也有一古稱-大鯨山,為漁民海上作業所見之西崁山造型如鯨魚,此地名不見於史書,尚存證為武聖殿內一古匾額:雍正年間"威震鯨波"




















  • 目前人口數約1520人(老人35%、成年45%、兒童20%),所以夜間進入聚落請不要喧嘩擾人幽














  • 吉貝與為澎湖北海中最大的有人島,吉貝島北方的目斗嶼則為澎湖最北的地標。吉貝島觀光發展甚早,1970年左右便以吉貝沙尾數千公尺沙灘的美景拓展觀光發展的能見度,時至今日,吉貝島成為澎湖各島嶼中觀光民宿密度、水上活動業者數量最高的地區,整個吉貝島住民絕多數仰賴觀光產業,僅少數還繼續從事漁業捕撈作業。
















  • 也因此吉貝碼頭自然成為本海中最忙碌的港口,每日來自本島赤崁、後寮碼頭的快艇往來穿梭,將上千遊客送入吉貝島,每頭區無時不停靠數艘並排的快艇,景象繁忙,遊人如織。吉貝海域也是夏季丁香的漁場因此除了遊艇停靠碼頭外,不少丁香捕撈船隻也緊偎著碼頭區,乘為遊艇與漁船各立一方的富裕景象。














  • 吉貝島住民半數以上在旺季仰賴觀光產業,淡季則大部分居民繼續從事漁業捕撈生活,或到台灣找短期工作。














  • 吉貝漁船仍很多,不過現在當地只剩一艘補丁香的船也很少在抓了,最多的是個人操作的小噸位漁船,自己閒來沒事看天氣看心情出去抓魚。














  • 吉貝碼頭區綿密的商家提供完整的食宿服務,聯營租車也在碼頭區供遊客下船後可直接租車使用,並有遊客服務中心做為遊客諮詢與休憩的場所。


















  • 吉貝觀音寺





    名稱:觀音寺
    宗教:佛教


  • 主祀神佛:
    • 主神:觀音佛祖
    • 副神:天上聖母







  • 所在地: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一七七號







  • 祭典日期:農曆二月十九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 說明
    • 當地人稱為西廟,相對於地方公廟武聖殿而言,武聖殿則稱東廟,開放時間:05:30至19:30,興建年代: 約在西元1827年清道光七年。
    • 興築背景:





  •   村內耆老相傳云:觀音佛祖自南海漂流至本島東方海面,乍現紅光燦爛、瑞氣千條、島民競相渡舟趕赴探視,遂發現慈面金身觀音菩薩乙尊,眾信虔誠膜拜,共登彼岸,經眾議將供奉於關帝廟內奉祀(武聖殿前身);當時島內人口幾百人,生活貧苦,自從奉祀菩薩神威庇祐,海利滿載,石滬漁撈豐收,合境平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居民生活安居樂業,後有地方士紳倡議另為觀音佛祖建立廟宇,名曰觀音亭。
      
           另有說法為慈悲觀音佛祖原奉祀於吉貝關帝廟中,因關帝廟另有奉祀王爺,對於女信眾來說較難親近佛祖(因彼時有些禁忌習俗),因此佛祖顯靈傳曰另築廟宇之神意,以觀照所有信眾與宣揚佛法,也因當時觀音佛祖慈悲靈感,更促成另建廟宇的背景。
      
           補充: 觀音佛祖原奉祀於武聖殿左側神龕,觀音亭建立後,武聖殿的神龕長達百年無其他神明駐駕,據認為是之前觀音佛祖很靈驗,無可取代,因此武聖殿左側神龕之對聯改為前無古人瞻北斗,後末來者護西瀛。





  • 建築特色:





  •   廟蓋以杉木橫樑、琉璃瓦,牆壁為本地珊瑚石礁(白石)。寺廟二樓正立面的木雕斗座的造型與題材相當特殊,呈現強烈的地域和時代特色。如:表現當地產業的「漁民潛水插龍蝦」、「烏賊」、「丁香櫳」〈焚寄網漁法〉等造型,表現當時生活時尚或背景的「摔跤」、「飛機」〈美日海空大戰〉,表現重要地景的「燈塔」等造型。民國79年修建時,採原廟貌不拆除,保持原貌及寺內古色古香的雕樑畫棟,將舊廟體抬升至新廟二樓保存
      附屬建築群:
    1.觀音寺後花園:廟宇後方有一座以本地海底珊瑚礁及貝殼作為材料,
      由本地師傅曾溫貞及蘇榮松以珊瑚、貝殼雕塑而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後花園」,是當時村民熱愛的休閒空間(當時的約會聖地)。
    2.東鍾西鐸:隨西廟於民國40年修建時期所設立。當時建造西廟的打石師傅蘇先生長期茹素,當時教導吉貝一班人念經,其中有一人「歐能穩」成為神乩,指示應建造鐘鼓樓、東鐘、西鐸等物以守衛聚落。廟方遂行神乩之志而建造。兩者位於聚落東西兩端,是鎮守島聚落的鎮邪寶物,負責保護吉貝嶼合境平安之重任。其造型鮮明且色彩鮮豔,並題有詩文,強烈表現俗民社會美學。
      「東鐘」書寫詩文:「東方龍馬壯山河」之詩文,是吉貝嶼一位教導私塾的老師「江上」所作。「西鐸」書寫詩文:「西境海雲輝日月」,係由當時鑼鼓軒的老師許榕柳先生所作。
    3.龍喉:原來為村內一重要排水道,源頭處是稱為龍喉之風水地,光復後村內有瘟疫之禍,觀音寺乩童指示廟方於該水道上建築風水物(類似龍鼻/龍眼/龍喉造型),至今村內大多稱該風水物和水道為龍喉.








    • 名稱:武聖殿
    •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
    • 別稱:東廟、大廟、公廟
    • 建造年代:西元1653年,明朝永曆七年建基。
    • 奉祀神祇:文橫聖帝、列祀關、張、趙、馬、黃五虎將軟身神尊(康熙年間造型且手腳可活動,先民由唐山背過吉貝的開基神尊)、諸葛武侯、關太子、中堂尊奉李、連、符三位千歲中壇元帥等。
    • 特色:全島第一座廟宇,為宗教信仰及公共事務的仲裁管理中心。

      王船
    • 簡介
      武聖殿是島上第一座建立的廟宇,原名是關帝廟,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53年。重建前原始舊貌僅有一樓,採四合院型式,和澎湖馬公天后宮造型相同,直至1960年新建成二樓,並正式更名為「武聖殿」。廟宇現況為2005年7月21日入火新修落成,武聖廟呈現出光鮮亮麗的外貌,持續引領並守護著吉貝的居民。
      武聖殿為台灣少見之祭祀五虎將廟宇,五尊軟身五虎將神尊是先民唐山過吉貝帶來的,建立吉貝島上第一座廟宇。目前殿上主祀為文橫聖帝,大小兩尊聖帝君和一尊趙子龍為吉貝最親民的神明,地方習俗只要有喜慶如起厝、婚嫁等,都會到武聖殿迎帝君回家一同慶祝,若同時有兩三家喜事,大家還要搶著誰先去迎大爺(大尊的帝君)回去,迎回的排序為大爺>二爺>趙子龍,一般是由該宗族最年長長輩至廟中迎接神明返家。
      武聖殿主殿的龍邊曾經常達百餘年沒有神明坐鎮,據說在1827年觀音佛祖移至吉貝村西側建觀音亭後,龍邊就一直空座,以致於該側對聯為「前無古人瞻北斗;後莫來者護西瀛」,直到數年前,廟方考慮無神明坐鎮很奇怪,擲茭請示時列請三選項(文昌帝君.孔子.諸葛亮),結果帝君裁示請諸葛亮坐鎮,終使神座不再虛空,民丁也美談五虎將果然比較愛諸葛亮,使武聖殿的三國氣氛濃厚。
      另外關於武聖殿的諸葛孔明,早先就有祭拜,只是目前神殿上皆不見其蹤影,該尊神像也是海漂到吉貝沿岸,三四吋的袖珍小神尊,於荒地被武聖殿神轎請回供俸,因其靈驗生財,經常被信徒偷偷請回家供奉,靈驗聚財後才會再被偷放回廟,神像多次失竊使廟方不堪其擾,於是將諸葛孔明像藏於某主神的袖子內,才終止諸葛孔明的失竊記。







    By薏涵

    1 則留言:

    1. 你好 我們是拓璞行銷,想要讓更多外國人可以深度得旅遊台灣,我們正在收集一些照片,正好在您的部落格看到相關的照片,我們會使用在我們的網頁上,也會加註引用引用來源。 若您對我們有興趣,你可以搜尋"Travel in Real Taiwan",或是前往 www.TopologyTravel.com,都可以更瞭解我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