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吉貝







  • 吉貝古定名為嘉貝,因島嶼形狀宛如一枚美麗的螺貝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先民稱呼這個島嶼為嘉貝嶼,後期以諧音改名為吉貝。吉貝島名來源眾說紛紜,有寫作嘉貝嶼、佳簸嶼(台語發音:Ka-Pu-Si),吉貝也有一古稱-大鯨山,為漁民海上作業所見之西崁山造型如鯨魚,此地名不見於史書,尚存證為武聖殿內一古匾額:雍正年間"威震鯨波"




















  • 目前人口數約1520人(老人35%、成年45%、兒童20%),所以夜間進入聚落請不要喧嘩擾人幽














  • 吉貝與為澎湖北海中最大的有人島,吉貝島北方的目斗嶼則為澎湖最北的地標。吉貝島觀光發展甚早,1970年左右便以吉貝沙尾數千公尺沙灘的美景拓展觀光發展的能見度,時至今日,吉貝島成為澎湖各島嶼中觀光民宿密度、水上活動業者數量最高的地區,整個吉貝島住民絕多數仰賴觀光產業,僅少數還繼續從事漁業捕撈作業。
















  • 也因此吉貝碼頭自然成為本海中最忙碌的港口,每日來自本島赤崁、後寮碼頭的快艇往來穿梭,將上千遊客送入吉貝島,每頭區無時不停靠數艘並排的快艇,景象繁忙,遊人如織。吉貝海域也是夏季丁香的漁場因此除了遊艇停靠碼頭外,不少丁香捕撈船隻也緊偎著碼頭區,乘為遊艇與漁船各立一方的富裕景象。














  • 吉貝島住民半數以上在旺季仰賴觀光產業,淡季則大部分居民繼續從事漁業捕撈生活,或到台灣找短期工作。














  • 吉貝漁船仍很多,不過現在當地只剩一艘補丁香的船也很少在抓了,最多的是個人操作的小噸位漁船,自己閒來沒事看天氣看心情出去抓魚。














  • 吉貝碼頭區綿密的商家提供完整的食宿服務,聯營租車也在碼頭區供遊客下船後可直接租車使用,並有遊客服務中心做為遊客諮詢與休憩的場所。


















  • 吉貝觀音寺





    名稱:觀音寺
    宗教:佛教


  • 主祀神佛:
    • 主神:觀音佛祖
    • 副神:天上聖母







  • 所在地: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一七七號







  • 祭典日期:農曆二月十九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 說明
    • 當地人稱為西廟,相對於地方公廟武聖殿而言,武聖殿則稱東廟,開放時間:05:30至19:30,興建年代: 約在西元1827年清道光七年。
    • 興築背景:





  •   村內耆老相傳云:觀音佛祖自南海漂流至本島東方海面,乍現紅光燦爛、瑞氣千條、島民競相渡舟趕赴探視,遂發現慈面金身觀音菩薩乙尊,眾信虔誠膜拜,共登彼岸,經眾議將供奉於關帝廟內奉祀(武聖殿前身);當時島內人口幾百人,生活貧苦,自從奉祀菩薩神威庇祐,海利滿載,石滬漁撈豐收,合境平安,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居民生活安居樂業,後有地方士紳倡議另為觀音佛祖建立廟宇,名曰觀音亭。
      
           另有說法為慈悲觀音佛祖原奉祀於吉貝關帝廟中,因關帝廟另有奉祀王爺,對於女信眾來說較難親近佛祖(因彼時有些禁忌習俗),因此佛祖顯靈傳曰另築廟宇之神意,以觀照所有信眾與宣揚佛法,也因當時觀音佛祖慈悲靈感,更促成另建廟宇的背景。
      
           補充: 觀音佛祖原奉祀於武聖殿左側神龕,觀音亭建立後,武聖殿的神龕長達百年無其他神明駐駕,據認為是之前觀音佛祖很靈驗,無可取代,因此武聖殿左側神龕之對聯改為前無古人瞻北斗,後末來者護西瀛。





  • 建築特色:





  •   廟蓋以杉木橫樑、琉璃瓦,牆壁為本地珊瑚石礁(白石)。寺廟二樓正立面的木雕斗座的造型與題材相當特殊,呈現強烈的地域和時代特色。如:表現當地產業的「漁民潛水插龍蝦」、「烏賊」、「丁香櫳」〈焚寄網漁法〉等造型,表現當時生活時尚或背景的「摔跤」、「飛機」〈美日海空大戰〉,表現重要地景的「燈塔」等造型。民國79年修建時,採原廟貌不拆除,保持原貌及寺內古色古香的雕樑畫棟,將舊廟體抬升至新廟二樓保存
      附屬建築群:
    1.觀音寺後花園:廟宇後方有一座以本地海底珊瑚礁及貝殼作為材料,
      由本地師傅曾溫貞及蘇榮松以珊瑚、貝殼雕塑而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後花園」,是當時村民熱愛的休閒空間(當時的約會聖地)。
    2.東鍾西鐸:隨西廟於民國40年修建時期所設立。當時建造西廟的打石師傅蘇先生長期茹素,當時教導吉貝一班人念經,其中有一人「歐能穩」成為神乩,指示應建造鐘鼓樓、東鐘、西鐸等物以守衛聚落。廟方遂行神乩之志而建造。兩者位於聚落東西兩端,是鎮守島聚落的鎮邪寶物,負責保護吉貝嶼合境平安之重任。其造型鮮明且色彩鮮豔,並題有詩文,強烈表現俗民社會美學。
      「東鐘」書寫詩文:「東方龍馬壯山河」之詩文,是吉貝嶼一位教導私塾的老師「江上」所作。「西鐸」書寫詩文:「西境海雲輝日月」,係由當時鑼鼓軒的老師許榕柳先生所作。
    3.龍喉:原來為村內一重要排水道,源頭處是稱為龍喉之風水地,光復後村內有瘟疫之禍,觀音寺乩童指示廟方於該水道上建築風水物(類似龍鼻/龍眼/龍喉造型),至今村內大多稱該風水物和水道為龍喉.








    • 名稱:武聖殿
    • 地址:澎湖縣白沙鄉吉貝村
    • 別稱:東廟、大廟、公廟
    • 建造年代:西元1653年,明朝永曆七年建基。
    • 奉祀神祇:文橫聖帝、列祀關、張、趙、馬、黃五虎將軟身神尊(康熙年間造型且手腳可活動,先民由唐山背過吉貝的開基神尊)、諸葛武侯、關太子、中堂尊奉李、連、符三位千歲中壇元帥等。
    • 特色:全島第一座廟宇,為宗教信仰及公共事務的仲裁管理中心。

      王船
    • 簡介
      武聖殿是島上第一座建立的廟宇,原名是關帝廟,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53年。重建前原始舊貌僅有一樓,採四合院型式,和澎湖馬公天后宮造型相同,直至1960年新建成二樓,並正式更名為「武聖殿」。廟宇現況為2005年7月21日入火新修落成,武聖廟呈現出光鮮亮麗的外貌,持續引領並守護著吉貝的居民。
      武聖殿為台灣少見之祭祀五虎將廟宇,五尊軟身五虎將神尊是先民唐山過吉貝帶來的,建立吉貝島上第一座廟宇。目前殿上主祀為文橫聖帝,大小兩尊聖帝君和一尊趙子龍為吉貝最親民的神明,地方習俗只要有喜慶如起厝、婚嫁等,都會到武聖殿迎帝君回家一同慶祝,若同時有兩三家喜事,大家還要搶著誰先去迎大爺(大尊的帝君)回去,迎回的排序為大爺>二爺>趙子龍,一般是由該宗族最年長長輩至廟中迎接神明返家。
      武聖殿主殿的龍邊曾經常達百餘年沒有神明坐鎮,據說在1827年觀音佛祖移至吉貝村西側建觀音亭後,龍邊就一直空座,以致於該側對聯為「前無古人瞻北斗;後莫來者護西瀛」,直到數年前,廟方考慮無神明坐鎮很奇怪,擲茭請示時列請三選項(文昌帝君.孔子.諸葛亮),結果帝君裁示請諸葛亮坐鎮,終使神座不再虛空,民丁也美談五虎將果然比較愛諸葛亮,使武聖殿的三國氣氛濃厚。
      另外關於武聖殿的諸葛孔明,早先就有祭拜,只是目前神殿上皆不見其蹤影,該尊神像也是海漂到吉貝沿岸,三四吋的袖珍小神尊,於荒地被武聖殿神轎請回供俸,因其靈驗生財,經常被信徒偷偷請回家供奉,靈驗聚財後才會再被偷放回廟,神像多次失竊使廟方不堪其擾,於是將諸葛孔明像藏於某主神的袖子內,才終止諸葛孔明的失竊記。







    By薏涵

    澎湖故事妻美術館



    觀休一乙
    1099411101
    韋佳吟




    澎湖故事妻


    地址與電話
    • 美術館:馬公市臨海路2-2號 TEL:(06)927-4648 

      澎湖故事妻是一家以創作藝品為主的特色商店,由陳真修與劉威志夫妻一同創辦。2003年配合桶盤藝術節一系列活動的揭幕,其中包括美術館的成立,設於漁人碼頭的澎湖故事妻美術館正式開幕,並配合藝術節舉辦開館活動。本館的設立,銜接過去桶盤藝術節至今的種種軌跡,見證故事妻與桶盤村的藝術願景。未來將作為桶盤藝術村創作人展演的長期空間,也兼負提升在地文化與台灣互動和國際藝術團體、各美術館接軌的重任。本館三樓層,一樓是文化商品展售以及服務台空間,二樓以上將規劃展示空間,提供創作人系列作品成果。取名「澎湖故事妻」是因為長久寫信給朋友,使老闆娘覺得自己彷彿一個經常為對方講述故事的妻子般,所以從那天起,她就開始署名為「故事妻」。

    特色
    • 這裡有很多的手繪商品可以購買,例如:明信片、T-shirt,想看更多澎湖故事妻的明信片的話,請看:澎湖故事妻明信片欣賞2010澎湖故事妻明信片
    • 來到店裡後,要放慢你的心情,有空時多跟老闆聊聊,你會知道很多屬於澎湖的故事

    資料來源:  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E6%BE%8E%E6%B9%96%E6%95%85%E4%BA%8B%E5%A6%BB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2UmF0H6-pE

    我叫韋佳吟

    韋佳吟   1099411101





    安平古堡

    簡介: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人發現由歐洲經好望角直抵東方的航線後,西方勢力逐漸東移。
      首先是葡萄牙人進佔澳門,並在中國東南沿海分設領館;接著西班牙人跟進,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使得早想與明帝國通商的荷蘭人備受經濟壓力。西元一六二四年七月,荷蘭人自大員(今安平)登陸佔領臺灣,以遜克為駐臺第一任總督,在一鯤身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由於磚石奇缺,先用砂土及不板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
      西元一六二七年改名為熱蘭遮城,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全部工程於西元一六三三年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臺灣城。城的規模,廣兩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餘,計分三層,由內外廓組成。城垣用糖水調灰壘磚而成,四周做雉堞,再釘以鐵,城的前方另築烏特烈茲堡以為前衛。由於棟樑堅巨,灰飾精緻,所以成為總督辦公居住之所,也是統治臺灣的政治及經濟中心。
      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攻取臺灣,為紀念其故里,改一鯤身為安平,並和子孫遷居熱蘭遮城,王城之名因此而來。
      西元一六八三年靖海侯施琅打敗鄭氏政權,一六八四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府治移於東安坊(現今臺南市區);熱蘭遮城失去王城的地位,而改為軍裝局。
      西元一八七一年(清同治十年)軍火庫爆炸,城垣殘破,形如廢墟。殘留磚石遂成為官民修建房舍取用的材料。三年後欽差大臣沈葆楨建造二鯤身砲臺,因需要用大量城磚,一時難以訂購,鑑於臺灣城已失去軍事價值,而淪為殘蹟,放大量拆除城磚,加以運用。臺灣城至此失去原貌。
      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臺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臺的中央蓋起拱券式的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在古堡的右側,臺基之下殘存一段厚厚的半圓形稜堡基座,儘管飽經風霜,依然堅實渾厚。古堡前一睹高高的臺灣城垣,爬滿了古榕蒼勁的根脈,斑駁中仍見剛毅;不僅是外人侵臺的史實,更是先民奮鬥的鐵證。
    資料來源: 
    赤崁樓




    簡介:

      位於臺南市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原為荷蘭人所建。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
      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人由安平登陸,在一鯤身地方建造奧倫尼亞城;三年後,改名為熱蘭遮城。由於商務繁多,原址不敷使用,加上水源缺乏,乃遷往赤崁一帶,重建市街。
      西元一六五二年發生郭懷一抗荷事件,引起荷蘭人的警惕,便於次年在赤崁建造普羅民西亞城,西元一六五五年大致完成,這便是初期的赤崁樓。當時的城樓,背山面海,與數里外的熱蘭遮城遙相對望,互為犄角,控制臺江內海。由於市街繁盛,荷蘭人便以它做為商業及政務的中心。
         西元一六六一年,延平郡王鄭成功攻取赤崁樓,改赤崁為東都明京,並暫住在城樓內。直到荷蘭人乞降,才和子孫移居熱蘭遮城。鄭成功去世後,赤崁樓成為火藥、軍械的貯存所。
       西元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發生朱一貴事件,城樓遭到嚴重破壞,連門額鐵字也被取下來鑄造武器。接著幾次地震的肆虐,城樓坍塌,景色更是淒涼。西元一七五0年(清乾隆十五年),知縣盧鼎梅將縣署移建於赤崁樓右側,加以修護管理,定時開放供人參觀,而百昌治八景之一「赤崁夕照」的美名。
       十八世紀清同治年間,供奉觀音佛祖的信徒們,在城樓上建造大士殿。清法戰爭時期,劉銘傳命臺灣知縣沈受謙拆毀荷蘭時期的城墓,人士殿因而受到波及。
       西元一八八六年(清光緒十二年)沈知縣為了振興文教,在赤崁樓北側蓬壺書院,同時,將赤崁樓樓基填平,在高臺上建造文昌閣、五子祠及海神廟。次年丁亥,清法戰爭結束,人民又要求恢復大士殿;於是,舊基填平的赤崁樓,竟成了廟、院、閣、祠、殿等各種不同建築雜陳的展示場。
       日治時期,赤崁樓充當陸軍衛戍病院,蓬壺書院因地震多半倒塌,五子祠也因颱風的侵襲而損毀。西元一九一八年(日大正七年)日人整修赤崁樓,並做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南分校(臺南師專前身)。西元一九三五年(日昭和十年)赤崁樓被指定為重要古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赤崁樓曾做為臺南市立歷史館使用。
       西元一九六年(民國四十九年),福康安平定林爽文的九座贔屭碑,移至海神廟臺基南邊排列展示。西元一九六五年(民國五十四年),赤崁樓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移除了不少朽木,卸換上許多鋼筋水泥的柱樑。總之,赤崁樓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築演變史。從荷蘭式的城堡,迭經歷代的改變,一躍而為中式建築的輪廓。從諸廟雜陳到雙棲並立;從填平城基,到碑林佇立,真是歷盡滄桑,變化萬千。二戰後,幾經整修,將原有的木造結構,改為鋼筋混泥土,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西元一九八二年(民國七十一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

    特色: 
         從創建至今,赤崁樓歷經三百多年之變化,樓房之增修次數頗多,然其於台南市所辦扮演之角色,卻一直是十分重要。 
      現存之赤崁樓,山南面的庭園、北面之閣樓及西面蓬壺書院所組成,庭園草木扶疏,立有國姓爺受降之雕像,靠閣樓之牆基土,則立有九塊石龜之御碑,其是移自於大南門城邊,一七八八年清乾隆讚賞平定林爽文之役之記功碑,碑以花崗石所雕,碑首雕雙龍,碑文滿漢各四邊,二者合壁一篇,所有碑是立於狀似石龜之贔屭上,其為九龍生子之一,生好負重,然由於其貌與龜無異,一般人均稱之為〔龜碑〕。
      現有兩棟閩南式閣樓,是立於原普羅民遮城改建之基座上,原有城堡相當的小,上有主要建築一座,南北則各有望樓,目前荷蘭時期之城堡只遺留西面之門及東北角隻殘蹟二處,從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磚材之疊砌,這些磚材來自於印尼爪哇島,並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之混合物為灰漿。 
      閣樓之中,海神廟位於南面,文昌閣位於北面,二者屋頂均是重簷歇山的表現,重簷之間實即為二樓部分,繞以綠釉花瓶欄杆。海神廟目前懸以〔赤崁樓〕門匾,內部當作赤崁樓之展示館,東面之花瓶形門洞,相當別緻。
      文昌閣目前仍懸有沈受謙所題文昌閣匾,一樓亦做為展示之用,二樓則祀魁星,右手握硃筆,左手拿墨斗,一足踏鱉首,一腳踢星斗,以象徵獨占鰲頭之意。二棟建築皆位於台基之上,台基中間均有龍形御路設置,牆面則開書卷形之窗戶。
      二樓閣中間現有一古井,傳說中可通往熱蘭遮城,是真是假,留待遊人自行想像。整座高起之基座周圍,砌以磚造欄杆,南面之欄杆還立有可愛之小石獅。
      南面基牆則砌以歷代石碑甚多,西面庭園中亦佈滿石馬、石陀與技勇石等歷史文物。蓬壺書院之門廳是該書院留存較具原貌之清領時期建築,面向西面,裝修簡樸,可順便一覽。

    地址:
    台南市民族路二段212

    位置: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212
    連絡電話:06-2205647白天開放時間:AM08:30PM05:30夜間開放時間:PM05:30PM09:00門  票:全票50、半票25     台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
         團體票30人以上八折

    資料來源: 
    http://tourism.ezgo.to/webcam/page1.htm
    花園夜市

    簡介:
      花園夜市」位在台南市北區的「鄭仔寮重劃區」內,夜市由原本的"育德路"上遷移至此,將原本伸手不見五指的重劃區,重新規劃與投資,轉變成今日熱鬧非凡的「花園夜市」。在台南市眾多著名的夜市中,又以「花園夜市」占地規模最大、攤位數量最多,同時還曾在TVBS發起的『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夜市』網路票選中得冠,讓「花園夜市」成為台南最具指標性的夜市。  「花園夜市」的周邊規劃相當完善,除了有2000餘坪的停車場,解決遊客停車的問題,當到了營業時間周邊道路也安排了許多保全人員指揮交通,讓車潮人潮井然有序。從夜市的外圍看過去,一大片廣場塞滿了攤販,因為各家攤販競爭激烈,都把自己的廣告旗幟升到最高,以求能進入遊客的眼裡,無數隻長旗在空中飄揚,就像古時戰爭一樣,這也是花園夜市的特色之一。  「花園夜市」由於佔地相當廣大,裡頭將近三、四百家的攤位,吃的、用的、穿的、玩的,一般夜市有的這兒樣樣不缺。攤位的規劃成呈橫條狀排列,分為流行服飾、美味小吃、休閒娛樂、精品百貨四大區域,每個攤位也因店家競爭價格便宜又實惠,若想逛完整個「花園夜市」至少得花費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是來到台南市夜晚消磨時間的休閒好去處。

    地址:
    台南市北區海安路三段、和緯路三段

    營業時間:
    PM6:00~AM1:00(每週四、六、日,夜間)

    資料來源: 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18&AreaID=248&PlaceID=2570
     

    特色:
      熱蘭遮城完工之時,城分內外兩城,內城形方,共築三層,下層位於地面下,作為倉庫,地上有兩層,上層四角有稜堡,兩角之中間有北、東、南三門,北門門額上刻有TCASTEEL ZEELDIA GEBOUWED ANNO 163 4 〔即「熱蘭遮城建於一六三四年」〕字樣。下層四角亦有稜堡,台基各邊中央各有半圓堡,半圓形中央各有井一口。
       北側有小門及樓梯,可下地下室的彈藥庫。上下兩層富有雉堞,突出的稜堡附設有瞭望塔,稜堡作為砲塔之用,各有大砲五門。整座城堡係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現存城牆數段及半圓形之稜堡殘蹟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殘蹟規模最大。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
    白天開放時間:AM08:30PM05:30門票:全票50、半票25台南市市民憑身分證免費
     

    蛇頭山


    觀休一乙
    1099411124
    林明慧


    古戰場遺址 風櫃蛇頭山

      蛇頭山位於風櫃地區,車行澎湖204縣道接201縣道,在進入風櫃社區前注意右手邊「蛇頭山」的路牌標示,順著小徑走過漁港、爬上山頭就可以到達澎湖風櫃蛇頭山。近年來蛇頭山在澎湖縣政府有關單位的規劃、重整下,將澎湖風櫃蛇頭山定調為古戰場的遺址,逐漸吸引了遊人的目光,在規劃南環旅遊路線時會踏上這塊看似被遺忘許久的歷史景點。

    風櫃蛇頭山 登高環顧島嶼風情

      下午時分來到澎湖風櫃蛇頭山,登高環顧澎湖馬公港的海港風情,別有一番滋味。平常遊人只在澎湖馬公港周邊商圈踩街、購物或是漫步街道,很難得有機會可以從遠方眺望澎湖馬公港的景致,而在澎湖風櫃蛇頭山不但能一一看見澎湖馬公港口的高樓林立、船隻停泊,算準時間更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台、澎之間交通船進出澎湖馬公港,船艇高速破浪急馳的畫面,體驗身處澎湖才能感受到的島嶼風情。






    

    家鄉介紹-彰化縣

    本縣位於臺灣本島中西部,北以大肚溪為界,與臺中縣相隔,東倚八卦山脈與南投縣為臨,南以濁水溪與雲林縣遙遙相望,西濱臺灣海峽。縣內主要河流有:烏溪(大肚溪)、貓羅溪及濁水溪,均西流入海。全縣風景優美,著名的景觀如:八卦山、王功漁港、田尾公路花園、百果山、鼓山寺、清水岩、虎山岩、臺灣民俗村等。





    八卦山大佛
    八卦山大佛啟建於民國50年代,以鋼筋水泥塑造而成,自蓮花座起總高度約24公尺,內共有5層,第一層現為佛堂供有諸天佛菩薩每日信徒雲踴香火旺盛,二樓起各塑有釋迦牟尼佛成佛故事,由於建造手工細膩現已列為歷史建築。
      大佛起造人及管理人是財團法人彰化八卦山大佛風景協會,該會為一民間組織是一群具有宗教信仰、為發展彰化縣觀光事業及發願開闢中部地區宗教勝地的地方士紳組織而成。











    鹿港天后宮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三百二十一年,係台灣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本宮封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眾多,媽祖文物保存會等共達二千餘座,信徒遍佈於台灣各個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天后宮湄洲媽祖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尤其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獨具匠心,彩繪及木石雕刻,皆精緻絕倫巧奪天工,固有藝術殿堂之稱。廟中陳列的珍貴史料及宗教文物,更是令中外人士嘆為觀止。如前清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本宮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本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台灣絕無僅有之文物。此外,尚有明朝宣得年間的進香爐、民初雕製的精緻鳳輦,全副儀仗等,數量之多,難以枚舉。自從湄洲祖廟毀於文革後,奉祀於本宮之湄洲開基聖母寶像,及有關湄洲文物,更受到廣大信徒重視成為碩果僅存的歷史瑰寶

      鹿港天后宮的平面格局,在清同治時期的改建便已建立基本規模。當時重修後的規模已經是「三殿式」的平面格局,包括有三川殿﹝含戲台﹞、中殿﹝媽祖殿﹞、後殿﹝天公殿﹞及禪房護厝等主要建築物。一九二三年的改建便是以既有的規模為基礎再加以拓寬改建。在改建之前,天后宮僅為面寬三開間、前後三殿式之平面格局;經改建及近代的增修之結果,成為正面五開間﹝五門﹞、進深三殿、左右過廊及左右護龍等之平面格局。兩殿間以左右過廊﹝鐘鼓樓﹞相連共同圍出中庭,主殿及後殿再以護室圍出後庭,兩側護龍再以過水廊與主殿相接,其平面格局呈現出臺灣中型廟宇典型的格局 。
    










    
    王功漁港
    王功漁港兩道高聳的圓弧夾著的跨港大橋及遠遠就可以看到燈塔聳立,王功觀光漁港的兩大地標,來到漁港區離夕陽西下還二個時辰,哥們觀看天象雲興霞蔚感覺,先行拍攝王功燈塔高三十七點四公尺,八角形黑白直條紋相間造型,真的非常顯眼醒目。王功燈塔後方堤岸道路往新寶村方向走,有一大片紅樹林,這是縣府農業局辛苦多年才復育成功,一公尺高的紅樹林裡有白鷺鷥等水鳥棲息,保持最原始生態。走走拍拍!夕色王功漁港時分囉!每人心中雀躍不已,每人尋找最好的角度,架上角架,備好黑卡,開始準備夕映王功大景,鏡頭加上減光濾鏡對著紅色大太陽按下快門猛抽黑卡,一般遊客看著咱們這群照相人,還特地下車跑過來問原因哩!丫你們拍照用黑卡片遮,能拍出啥東東出來,還對著太陽猛幹,筆者正忙著遮光拍攝,也無法解說詳細,只好將拍攝的戰果分享那位好奇的遊客,這位朋友由LED觀看夕映王功景色大聲贊嘆!驚屎人ㄟ水ㄋㄟ!我說天上開始雲開見日,沒出大景啦!那有水啦!看他摸著頭回車上直說有夠水的景色,這陣照相人喊沒景!真是怪人!呵呵~~~相信筆者寫這段喜愛拍攝風景的朋友,拍攝晨昏是看天看氣象,有人跑了10幾趟海邊或山上貢龜是常有的,好天氣不代表會出大景,最好能多拍各種類別,才能學到更多的技巧!
    王功蚵全國聞名,王功漁港最為知名海鮮美食街,吸引不少老饕前來大快朵頤,商街上的芳漢路一字排開每家幾乎賣的都是各式的蚵炸食品與海鮮,此行由BMW兄介紹口味最正點蚵仔嗲,位於芳漢路中有家寺廟牌樓旁的海鮮店,店名忘了叫什麼來著,俗稱蚵仔嗲外皮香脆入口即化,可依喜好選擇內包韭菜、蚵仔、豬內或花枝,再搭配炒蘆筍、蚵仔湯,尤其假日用餐時間,也因為好吃所以排隊的人滿多,請大家要有耐心等候,才能享受美味,等待是值得的....














    By薏涵